當今應用最廣泛的工藝之一仍然是粉末床熔合。有兩種技術主要因所用熱源不同而有所差異:激光聚變(L-PBF)和電子束聚變(EBM)。其原理保持不變:將散布在印刷板上的金屬顆粒逐層融合,以創(chuàng)建所需的3D模型。但使用激光或電子束來執(zhí)行此操作顯然是不同的。那么,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流程?這兩種技術各有什么特點?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最近透露了如何利用3D打印來提高效率。他最喜歡的技術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這種金屬3D打印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出無法通過鑄造或鍛造獲得的復雜幾何形狀,適合快速生產獨特零件或少量各種產品。
導讀:激光粉末床融合是一種 3D 打印技術,特別是在制造具有復雜幾何形狀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時十分具有潛力。盡管這種制造技術對生物醫(yī)學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很有吸引力,但它很少用于實現(xiàn)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所需的超彈性。因為在3D打印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和施加在材料上的變化的力阻止了超彈性在3D打印的鎳鈦合金中的實現(xiàn)。
2020年11月30日,波蘭桌面級SLS 3D打印機制造商Sinterit發(fā)布了一款新的防靜電3D打印材料,名為PA11 ESD。這是Sinterit推出的第七種SLS粉末材料,也是第一種具有靜電放電(ESD)功能的粉末,可以生產具有耗散性的導電部件。最新的材料可以為Lisa系統(tǒng)開辟一系列新的電子應用,例如3D打印外殼、連接器或用于ESD安全區(qū)域的夾具。
金屬3D打印粉末技術指標標準是如何定義的3D打印作為一種新興的制造技術,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然而,對于工業(yè)級金屬3D打印領域,粉末耗材仍是制約該技術規(guī)?;瘧玫闹匾蛩刂弧?
法國化學和材料公司阿科瑪宣布,計劃通過2000萬歐元的投資,以擴大其在全球特種聚酰胺粉(尼龍)生產能力。,阿科瑪將滿足國際上對工業(yè)應用高性能粉末日益增長的需求 - 包括涂料,復合材料和3D打印市場。